一分彩独胆技巧-第二次台海危机中,美国为何畏首畏尾?毛主席:纸老虎罢了!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一分彩独胆技巧 > 新闻动态 > 第二次台海危机中,美国为何畏首畏尾?毛主席:纸老虎罢了!
第二次台海危机中,美国为何畏首畏尾?毛主席:纸老虎罢了!
发布日期:2025-04-13 17:04    点击次数:55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不但要重新建立新的生产体系,改善百姓生活,还需要面对西方国家对于我们的侵害和威吓。

其中尤其以美国对我国威胁最大,他们不但在朝鲜战场上与我国正面交战,在台海问题上他们也扮演着收复台湾的拦路虎。

▲抗美援朝战场

由于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核武器,因此美国人断定中国不敢与美国人交战,即使在第一次台海危机中解放军已经夺回了大陈岛等区域。

但美国人依然没有改变防御策略的想法,与此同时他们还持续在外交领域上向新中国施压,这最终促成了第二次台海危机。

在第一次台海危机过后,中国和美国开启了大使级谈判,这令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得到了缓解,中方也在交谈中多次表示了想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愿。

但是美方当时把台湾当做其在亚太地区经营势力的重要根据地,并希望借此封锁共产主义国家在太平洋的影响力,因此态度并不积极,后来甚至单方面降低了中美两国的交流规格,导致谈话被迫中断。

▲第一次台海危机后解放军进驻大陈岛

与此同时退居台湾的蒋介石也多次发表“军事为先”的口号,表示大陆方面提出的和平统一是“统战阴谋”,还不断增加军备,妄图“反攻大陆”。

1957年美国方面又提出了所谓的对华三原则:1.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2.继续承认台湾政府;3.阻止新中国加入联合国。这令中美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

▲美国斗牛士导弹

同时美国还不断向蒋介石输送武器弹药,并将第七舰队开赴南海地区进行军事演习,被美军纳入防御体系的蒋介石也在金门举行了一次十余万人参与的宴席,这令台海局势变得剑拔弩张。

1957年5月,美军在台湾部署了斗牛士导弹系统,这是一种可以发射核弹头的导弹,其射程已经覆盖了我国的华南、华东、华中各地,这让蒋介石愈发膨胀,认为反攻大陆的时机已经成熟。

▲联合国会议上的中国代表

面对美国和国民党的挑衅,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做出强硬的回复,他命令彭德怀等人在金门岛对面部署炮兵,待时机成熟后对金门进行炮击。

之所以选择炮击金门,是因为此地一直都是中国领地,没有被日本人占据过,因此不存在主权争议,而且其距离大陆架不足十二海里,是中国的内海范围,美国人无权干涉内政。

▲1958年的巴格达街头

在金门炮战开始之后,解放军方面便下达了命令,此次进攻的目的在于孤立和围困金门、妈祖二岛,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不会发动地面进攻。

但美国和台湾方面对此并不知情,他们认为这次解放军是要一鼓作气统一金门、澎湖列岛乃至台湾岛,这令蒋介石坐立难安,他知道自己必须获得美国人的帮助。

▲台湾区域地图

但美国此时在艾森豪威尔的“大规模报复”策略指导下,在远东地区部署的战舰和飞机数量相对有限。

他们唯一能够仰仗的便是核武器威胁,但由于国内政客的反对意见,他们在台湾地区能够运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美军对使用核武器的抗拒态度和当时美军的准备不足有关,在台海危机爆发前,美军对苏联介入台海问题的可能性进行了估计。

当时美国军方认定一旦美军使用核武器打击中国上海等大型城市,那么美国本土就有可能遭受苏联的核打击。

当时苏联的斯普特尼克号卫星刚刚发射成功,这预示着苏联有比美国更加先进的导弹发射技术,一旦发生全面核战争,美国并不处于优势。

而且当时美国国内并没有做好参与核战争的准备,绝大多数城市还没有建好合格的核武器地下掩体,一旦真的发生核战,那么美国恐怕要有五千万人丧生。

▲遭受核爆波及的福龙丸号渔船

既然美国不能和中国爆发大规模战争,那么他们就必须将战事控制在台海小范围内,但美国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让他们放弃了小当量武器的研发工作。

虽然在第一次台海危机后,美国就重启了研究,但在1958年他们还没有可靠的小型核弹,这让美军难以控制战争的范围。

▲新中国时期天安门广场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美军在进行氢弹试爆实验时,核弹的放射性物质杀死了一名在附近海域工作的日本船员,这令全球对于核武器的放射性污染有了新的认识。

各国反对使用核武器的呼声愈演愈烈,其中以日本的态度最为鲜明,当时日方多次表示,如果美军要在亚太地区使用核武器的话,那么日方很有可能收回美军使用日本军事基地的权力。

▲布置工事的台湾士兵

因此即使美国打算孤注一掷,决定在台湾地区使用常规核武器,那么后面一旦发生局部战争,即使苏联没有使用核武器打击报复,美军恐怕也无法使用日本这一据点。

这对于战争走势非常不利,因此美军在金门炮战打响之后,一直都在游说蒋介石,要他放弃金门等岛屿,虽然嘴上一直说着要使用核武器进行打击,但实际上却根本不敢动手。

▲新中国时期阅兵仪式

蒋介石对于美军的态度非常不满,在金门被炮火封锁后,他要求美军为台方军舰提供护航,给岛上的官兵运送补给,我军则采取了“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方针,继续扰乱敌人补给线。

美军见状后识趣地返回了后方,金门依然被炮火围困,此时美方和蒋介石终于看出解放军没有登陆作战的打算,台海局势才稍稍得到了缓解。

解放军方面在看到美军的态度转变后,知道这次炮击攻势已经取得了效果,便暂停了两周炮击,给金门的军民加固工事,补充食物的机会。

▲金门岛上的炮火

此后也只在单日开炮,炮火密度远不如之前密集,台军也心领神会地只在单日回击几发炮弹,这让战场形势逐渐缓和,后来连单日也不再进行炮击,台湾海峡又一次恢复了宁静。

蒋介石和美军之后就金门的取舍问题交换了意见,美军希望台湾当局能够放弃金门和妈祖岛。

▲旧时期金门照

这样他们的防御压力就会减少,而且之后的战斗也将在远离大陆架的公海展开,不会让美国背负舆论压力。

但蒋介石却不愿放弃金门,因为这代表着国民党政府还控制着部分福建省的土地,是自己正统性的来源,如果放弃了金门,那就真成了败退海岛的丧家之犬了。

▲蒋介石在金门视察

当时毛主席认为一旦国民党放弃了金门等岛屿,美国就会加速推进两个中国计划,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蒋介石与宋美龄

这样想要再通过和平手段收复台湾就非常困难了,而蒋介石继续在金门驻军,就可以保证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联系,粉碎美国人的阴谋。

▲如今的金门岛

我国领导人在第二次台海危机中表现出的机智与沉着,不但有效缓解了危机,还削弱了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威信,逼迫美军进行转型,逐渐放弃核威胁战略,为冷战时期的全球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危机中美国和蒋介石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大陆方面也有机会将“直接抗蒋,间接抗美”的方针更换为“援蒋抗美”,这进一步缓和了两岸民众的关系,为日后的和平交流做好了铺垫。

《危局中的赌局: 第二次台海危机中美国使用核武器决策再考察》,刊登于《军事历史研究》2021年03期。

#深度好文计划#